星期三, 五月 23, 2007

罗森塔尔效应

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组——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,告诉他这是一群非常聪明的小老鼠,要好好训练;B组交给另外一个实验员,告诉他这群小老鼠的智力很普通。
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.一段时间后,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,方法是让老鼠穿行迷宫。
对于老鼠来说,走出迷宫就又食物.但是再走出去的过程中,它必须经常碰壁,需要有一定的记忆力、智力,较聪明的老鼠才能走出去.实验结果发现,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的多,都先走出去了。
针对这个结果,罗森塔尔教授指出,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,根本不知道哪个老鼠更聪明,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组,把其中一组说成聪明的给了A实验员,而把另一组说成普通的给了B实验员。
由于实验员已经确认A组老鼠较聪明,于是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。结果,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了聪明的老鼠;相反,对被认为不聪明的B组老鼠,就用了对待不聪明老鼠的训练方法,老鼠也就真的不聪明了。
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。
老鼠如此,人亦如是。
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,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的左右和影响,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做的是:排除各种消极的信号;尽量自己把握自己.
如果有人说,你无法实现你的梦想.你就做一个“聋子”!
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(或认为自己在明天会有所成就),那么你就会以一个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:
罗杰·罗尔斯是纽约第五十三任州长,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。他出生在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。在这儿出生的孩子,长大后很少的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。然而,罗杰·罗尔斯是个例外,他不仅考入了大学,而且成了州长。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,罗杰·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,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——皮尔·保罗。后来人们才知道,皮尔·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。
原来,罗尔斯读小学的时候,皮尔·保罗以董事兼校长身份走进了罗尔斯就读的诺必塔小学。那是1961年,正值美国流行嘻皮士的年代。皮尔·保罗校长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,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”还要无所事事,他们旷课、斗殴,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。
有一次,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,伸出小手走向讲台时,保尔·保罗说:“我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,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。
罗杰·罗尔斯大吃一惊,因为长这么大,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,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。这一次,皮尔斯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,着实出乎他的意料。
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,并且相信了它。从那天起,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,时时刻刻在他心中飘荡。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,他的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,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,他成了班主席。在以后的四十年间,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。终于,51岁那年,罗杰·罗尔斯真的成为了州长。
在他的就职演说中,有这么一段话。他说,信念值多少钱?信念是不值钱的,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,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,它就会迅速升值。在这个世界上,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,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。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。
我们对自己的明天有什么样的预期?在今天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?
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还靠批评、指责、贬低下一代来捍卫自己权威?
我们是否应该学学保罗校长的激励艺术,激励自己激励别人,相信每一位“丑小鸭”将来都会是“白天鹅”的。

人生如鼠,不在仓即在厕!

人生如鼠,不在仓即在厕!

- -(不吃米就吃粪)

 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,辅佐秦始皇统一并管理中国,立下汗马功劳。可鲜有人知,李斯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,他的立志发愤,竟然是因一次上厕所的经历。

  那时,李斯26岁,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。他的工作是负责仓内存粮进出的登记,将一笔笔斗进升出的粮食进出情况,认真记录清楚。

 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,李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。直到有一天,李斯到粮仓外的一个厕所解手,就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,竟改变了李斯的人生态度。

  李斯进了厕所,尚未解手,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群老鼠。这群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探头缩爪,且毛色灰暗,身上又脏又臭,让人恶心之极。

  李斯看见这些老鼠,却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。那些家伙,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,皮毛油亮,整日在粮仓中大快朵颐,逍遥自在。与眼前厕所中这些老鼠相比,真是天上地下啊!

  人生如鼠,不在仓就在厕,位置不同,命运也就不同。自己在这个小小的上蔡城里这个小小的仓库中作了8年的小文书,从未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,不就如同这些厕所中的小老鼠一样吗?整日在这里挣扎,却全然还不知有粮仓这样的天堂。

  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,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,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苟况,开始了寻找"粮仓"之路。20多年后,他把家安在秦都咸阳丞相府中。

星期二, 五月 22, 2007

寓言:狼和狮子

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,一群在南,一群在北。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,一是狮子,一种是狼。
上帝对羊群说:“如果你们要狼,就给一只,任它随意咬你们。如果你们要狮子给两头,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,还可以随时更换。”南边那群羊想,狮子比狼凶猛得多,还是要狼吧。于是,它们就要了一只狼。北边那群羊想,狮子虽然比猛得多,但我们有选择权,还是要狮子吧。于是,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。
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,就开始吃羊。狼身体小,食量也小,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。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杀一次。
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,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。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,也开 始吃羊。狮子不但比狼凶猛,而且食量惊人,每天都要吃一只羊。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杀,惊恐万状。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。不料 ,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,正饥饿难耐,它扑进羊群,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,连草都快吃不成了。
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,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。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,向上帝大倒苦水,要求更换天敌,改要一只狼。上帝说:“天敌一旦确定,就不能更改,必须世代相随,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。”
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。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,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,它们索性不换了,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,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。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死了,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。
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,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:自己虽然凶猛异常,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,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。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,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,甚至有可能饿死。想通这个道理后,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,只吃死羊和病羊,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。羊群喜出望外,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,不要那头肥狮子了。一只老公羊提醒说:“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,才对我们这么好。万一肥狮子饿死了,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,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。”羊群觉得老羊说得 有理,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死,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。
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,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,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。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,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。而那头被送交给上的狮子,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。
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,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。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,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,羊群又无法更换它,它就胡作非 为,每天都要咬死几十只羊,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,它只喝羊心里的血。它还不准羊叫,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。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:“早知道这样,还 不如要两头狮子”。